乙未年對照民國幾年?1秒解答 | 台灣人必知!乙未年是民國幾年 | 農曆乙未年換算民國年超簡單
by fengshuipbn
最近有朋友問到「乙未年是民國幾年」,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傳統干支紀年與民國紀年的轉換。在台灣,我們常用民國紀年,但老一輩或是看農民曆時還是會遇到天干地支的年份說法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對照方式。
首先要知道,乙未年是干支紀年中的第32年,每60年會循環一次。最近的一個乙未年對應到民國104年,也就是西元2015年。這種干支紀年法從古代中國沿用至今,在台灣的農民曆、傳統節慶甚至生肖運勢都還看得到它的蹤影。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近年幾個乙未年對照的民國與西元年份,讓大家更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:
| 干支紀年 | 民國年份 | 西元年份 | 生肖 |
|---|---|---|---|
| 乙未年 | 104年 | 2015年 | 羊 |
| 乙未年 | 44年 | 1955年 | 羊 |
| 乙未年 | 前16年 | 1895年 | 羊 |
說到1895年的乙未年,那可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一年,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,也就是大家熟知的「乙未割台」。這個年份在台灣史上是個重要的轉折點,可見干支紀年不只是傳統曆法,更承載著歷史記憶。
有趣的是,每次乙未年都間隔60年,生肖都屬羊。像2015乙未年出生的孩子,現在都已經是小學三年級了。下次再遇到乙未年要等到民國164年(西元2075年),到時候現在讀這篇文章的各位可能都當阿公阿嬤囉!
在台灣,雖然官方文書都用民國紀年,但民間還是保留很多傳統習俗會用到干支年份。像是結婚看日子、安太歲、求籤詩這些,廟宇給的紅紙上都還是會寫天干地支。所以了解這些對照其實對日常生活也滿有幫助的,至少看農民曆時不會一頭霧水。

乙未年到底是民國幾年?台灣人常搞混的年份對照
每次看到農曆年號就頭痛對吧?特別是像「乙未年」這種傳統干支紀年,跟我們習慣的民國年份真的很容易搞混。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幾個台灣人最常問的年份對照表,下次看到長輩用農曆年號講古時,就不用偷偷拿手機查半天啦!
其實干支紀年每60年就會循環一次,所以單純說「乙未年」可能會對應到好幾個西元年份。但以最近這幾十年來說,大家最常遇到的乙未年就是民國104年(西元2015年)。那年剛好是八仙塵爆、台南地震等重大事件發生的年份,所以特別讓人印象深刻。
這邊直接整理一個實用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| 農曆年號 | 民國年份 | 西元年份 | 重大事件 |
|---|---|---|---|
| 乙未年 | 104年 | 2015年 | 八仙塵爆、台南地震 |
| 丙申年 | 105年 | 2016年 | 蔡英文就任總統 |
| 丁酉年 | 106年 | 2017年 | 世大運在台北舉辦 |
| 戊戌年 | 107年 | 2018年 | 花蓮大地震 |
說到這個,前陣子我阿公還在講他小時候的「乙未年」故事,結果我查了一下發現是民國44年(西元1955年)的事情。這種時候就會發現,原來同一個干支年號在不同時代,背後的故事可以差這麼多!所以下次聽到長輩講古時,記得先確認是哪個循環的乙未年,才不會鬧出時空錯亂的笑話。
另外要提醒的是,農曆新年通常在國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,所以像2015年2月18日之後出生的寶寶,雖然還在西元2015年,但農曆年號已經算是乙未年囉!這種跨年度的情況也是很容易讓人混淆的地方。
為什麼台灣人總在問乙未年對應民國幾年?
每次看到有人在問「乙未年對應民國幾年?」就覺得特別有趣,這問題背後其實藏著台灣人對歷史的特殊情感。1895年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,那年的干支正是乙未年,台灣從此進入日治時期,這段歷史對老一輩來說記憶深刻,年輕一代則是想搞懂家族故事或研究文獻時才會碰到這個問題。
台灣人對年份的換算常常會卡住,主要是因為我們同時使用西元、民國紀年和農曆干支。像現在是2025年(民國114年),但老一輩講古時還是習慣用「乙未年」這類說法,讓年輕人聽得一頭霧水。下面這個表格可以幫大家快速對照:
| 干支年 | 西元年 | 民國年 | 重大事件 |
|---|---|---|---|
| 甲午年 | 1894 | 前17 | 甲午戰爭爆發 |
| 乙未年 | 1895 | 前16 | 馬關條約簽訂 |
| 丙申年 | 1896 | 前15 | 台灣開始日治 |
最近會特別多人問這個問題,可能是因為今年(2025)正好是乙未年120週年,各地都有紀念活動。有些長輩在整理族譜時,發現祖先的出生年份寫著「乙未年」,孫子輩想幫阿公阿嬤慶祝生日,就得先搞懂到底是民國前幾年出生的。另外像廟宇的建廟年代、老房子的地契上也常用干支紀年,讓不少想考證歷史的人得隨身帶著換算表。
這種年代換算的困擾不只發生在乙未年,每逢家族聚會總會聽到:「阿祖說他是在戊戌年逃難來台灣的…那是民國幾年啊?」這時候拿出手機查詢農曆轉換APP已經成為台灣人的日常。尤其現在年輕人開始重視本土歷史,在閱讀日治時期文獻或地方志時,更是需要頻繁地在不同紀年系統間切換。

如何快速換算乙未年是民國幾年?小技巧分享
每次看到農曆年號就頭痛嗎?特別是像「乙未年」這種干支紀年,要換算成民國幾年總是要想半天。其實有個超簡單的口訣可以記,只要知道「甲午戰爭」發生在1894年(清光緒20年),而1895年就是乙未年,這樣就能快速推算出其他乙未年對應的西元和民國年份啦!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出近幾次乙未年對應的年份,讓你一目瞭然:
| 干支 | 西元年 | 民國年 | 重大事件 |
|---|---|---|---|
| 乙未 | 1895年 | 前16年 | 馬關條約簽訂 |
| 乙未 | 1955年 | 44年 | 八二三砲戰前夕 |
| 乙未 | 2015年 | 104年 | 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 |
| 乙未 | 2075年 | 164年 | 未來年份 |
記住這個小技巧:乙未年每隔60年循環一次。所以只要記住其中一個乙未年,加減60的倍數就能算出其他年份。比如2015年是乙未年,那麼1955年(2015-60)和2075年(2015+60)也都是乙未年。換算民國年更簡單,用西元減1911就好,像2015-1911=104,所以是民國104年。
平常看農民曆或歷史資料時,可以隨手把這些對應關係記下來。久了就會發現,原來台灣光復那年(1945年)是乙酉年,跟乙未年只差10個干支。這樣慢慢累積,以後看到任何干支年都能快速反應過來,跟朋友聊天時還能展現你的歷史小知識呢!
目錄 乙未年到底是民國幾年?台灣人常搞混的年份對照 為什麼台灣人總在問乙未年對應民國幾年? 如何快速換算乙未年…
近期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