掛金是什麼?拜拜必知小知識 | 台灣人都在問:掛金用途是啥 | 掛金5大支,拜拜這樣用才對
by fengshuipbn
最近很多朋友在問「掛金是什麼」,其實這是台灣傳統祭祀文化中常見的金紙種類之一,主要用於祭拜神明或祖先。說到掛金,老一輩的台灣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,但年輕一輩可能就比較陌生了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傳統祭祀用品,讓大家更了解台灣的民俗文化。
掛金又稱刈金,是金紙中的一種,通常由五張小金紙組成一大支。它的特色是上面會貼有錫箔,代表金銀財寶,用來表達對神明的敬意。在台灣的廟宇或家中祭祀時,經常可以看到掛金的身影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掛金和其他金紙的用途不太一樣,像是天公金、壽金這些都是給不同神明的,亂燒可是會鬧笑話的喔!
說到掛金的種類和用途,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:
| 金紙種類 | 主要用途 | 特色 |
|---|---|---|
| 掛金(刈金) | 祭拜一般神明 | 五張一小組,貼有錫箔 |
| 天公金 | 祭拜玉皇大帝 | 尺寸較大,金箔面積大 |
| 壽金 | 祭拜較高階神明 | 印有壽字圖樣 |
| 四方金 | 祭拜祖先或地基主 | 四角有特殊摺痕 |
現在環保意識抬頭,很多人都在問燒金紙會不會造成污染。其實台灣已經有廠商推出環保金紙,像是用大豆油墨印刷、減少錫箔用量等方式來製作掛金。有些廟宇也開始推廣「以米代金」或「集中焚燒」的方式,既保留傳統又兼顧環保。不過老一輩還是覺得要燒真的金紙才有誠意,這個觀念的轉變還需要時間。
在台灣的傳統市場或金紙店,還是可以看到掛金的身影。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都有,差別在於錫箔的品質和張數。買的時候可以問老闆「這掛金是拜什麼神明的」,他們通常都很樂意分享這些傳統知識。下次家裡要拜拜的時候,不妨注意一下長輩準備的金紙,說不定就能看到掛金喔!

什麼是掛金?台灣傳統祭祀必備金紙解析,這可是拜拜時超重要的金紙種類之一!在台灣的廟宇或家門口常會看到一串串金紙掛在竹竿上隨風飄揚,那就是掛金啦。老一輩的人都說掛金能讓神明更容易接收到我們的誠意,而且金光閃閃的樣子也象徵著祈求好運和財氣。其實掛金不只一種,不同場合用的款式和含義都不太一樣,今天就來好好認識這些傳統祭祀的必備品。
說到掛金的種類,最常見的就是「天公金」和「壽金」這兩種。天公金通常是拜玉皇大帝或高階神明時使用,尺寸比較大張,上面還會印有精緻的龍鳳圖案;壽金則是用來祭拜一般神明,像是土地公、媽祖這些我們常拜的神明。記得小時候跟著阿嬤去拜拜,她總會特別交代哪種神明要用哪種金紙,說這樣才夠誠心。
| 金紙種類 | 主要用途 | 特色 |
|---|---|---|
| 天公金 | 祭拜玉皇大帝 | 尺寸最大,圖案華麗 |
| 壽金 | 一般神明祭祀 | 印有壽字紋路 |
| 刈金 | 祖先祭拜 | 邊緣有鋸齒狀裁切 |
| 土地公金 | 專拜土地公 | 印有福德正神字樣 |
除了掛起來的金紙,台灣傳統祭祀還有很多講究。像是金紙要怎麼折、怎麼燒都有規矩,不是隨便燒一燒就好。老一輩的人會說金紙要折成元寶狀,這樣神明收到的時候才會開心。而且燒金紙的時候要一張一張慢慢燒,不能整疊丟進去,這樣才不會讓金紙燒不完全,變成「廢紙」就沒效了。這些細節雖然麻煩,但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重視這些習俗了。
現代雖然有環保祭祀的觀念,但掛金在台灣人的信仰中還是佔有重要地位。有些廟宇會改用電子燈替代金紙,但多數人還是覺得親手掛上金紙比較有誠意。畢竟這些金光閃閃的紙張不只是祭祀用品,更承載著台灣人對神明的敬意和祈求平安的心願。下次經過廟宇時,不妨多留意這些隨風飄揚的掛金,感受一下傳統文化的魅力。
為什麼拜拜要用掛金?民俗專家告訴你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傳統信仰的「錢母」概念有關。掛金不只是單純的紙錢,它代表著信徒對神明的一種心意,就像我們去別人家作客會帶伴手禮一樣。老一輩的人常說「有燒香有保庇」,掛金就是我們跟神明溝通的重要媒介之一。
說到掛金的種類,其實還真不少,每種都有不同的用途。我特別整理了一個表格給大家參考:
| 掛金種類 | 主要用途 | 使用時機 |
|---|---|---|
| 壽金 | 祭拜玉皇大帝等高階神明 | 初一十五、重要節慶 |
| 刈金 | 一般神明祭祀 | 日常拜拜、廟宇參拜 |
| 福金 | 祭拜土地公 | 初二、十六做牙 |
| 銀紙 | 祭拜祖先或好兄弟 | 清明、中元普渡 |
這些掛金可不是隨便燒燒就好,要記得「大張的燒給大神,小張的燒給小神」。像壽金這種大張的,就是要燒給玉皇大帝這種位階高的神明,如果拿來拜土地公,反而會讓土地公覺得壓力很大啦!
另外啊,現在很多人會問「為什麼一定要用掛金?不能直接燒新台幣嗎?」這個問題很有趣,民俗專家解釋說,掛金經過法師或廟方的加持,已經轉化成「陰陽通用」的貨幣,跟我們陽間用的錢是不一樣的系統。就像你去國外要換外幣一樣,掛金就是我們跟神明界溝通的「外幣」啦!
燒掛金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眉角,像是要完全燒化,不能只燒一半。老人家常說「燒不乾淨會讓神明收不到」,這可不是開玩笑的。還有啊,現在環保意識抬頭,很多廟宇都改用環保金爐,這樣既誠心又不會造成空氣污染,一舉兩得!

每逢祭拜時節,掛金怎麼用?正確燒金紙步驟一次看懂是很多人想知道的。在台灣傳統習俗中,燒金紙可是有大學問的,不是隨便點火燒一燒就好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重點,讓你下次拜拜時不會手忙腳亂,也能展現對神明或祖先的誠意。
首先要注意金紙的種類,不同場合要準備不同的金紙。像是拜天公要用天公金,祭祖則用壽金或刈金。現在很多金紙店都有組合包,搞不清楚的話可以直接問老闆,他們都會很熱心幫忙搭配。記得金紙要折好,傳統上會把金紙對折成扇形,這樣燒的時候比較容易燃燒完全。
燒金紙的步驟其實很簡單,但細節很重要。先把金紙整理好,點香向神明或祖先稟告後,再用香火點燃金紙。要特別注意的是,燒的時候要一張一張放,不要整疊丟進去,這樣容易燒不完全。如果是在金爐燒,記得不要用棍子一直翻動,讓它自然燒完就好。
| 金紙種類 | 用途 | 注意事項 |
|---|---|---|
| 天公金 | 祭拜玉皇大帝 | 要用最大張的,通常農曆初九使用 |
| 壽金 | 一般神明祭拜 | 最常見的金紙,上面有壽字圖樣 |
| 刈金 | 祭拜祖先 | 尺寸較小,邊緣有鋸齒狀 |
| 土地公金 | 祭拜土地公 | 上面印有土地公圖像 |
燒金紙的時間也有講究,通常選在上午到下午三點前比較好,太晚燒據說會打擾到好兄弟。地點方面,盡量在廟方的金爐或自家準備的金桶燒,千萬不要在馬路上或水溝邊隨便燒,這樣不僅危險也不環保。現在很多廟宇都推行減量燒金紙,其實誠意最重要,量力而為就好,不用一定要燒到滿出來才覺得夠誠心。
最近很多朋友在問「掛金是什麼」,其實這是台灣傳統祭祀文化中常見的金紙種類之一,主要用於祭拜神明或祖先。說到掛金…
近期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