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暇的人們必看!這些細節你發現了嗎 | 這部韓劇超療癒!有暇的人們推薦 | 有暇的人們演員近況大公開

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,有暇的人們總是特別引人注目。他們可能是退休的長輩、自由工作者,或是懂得在生活中留白的聰明人。這些人不被時間追著跑,反而能靜下心來品味生活中的小確幸,像是泡一壺好茶、看一部好劇,或是單純發呆放空。

說到追劇,最近身邊不少有閒暇的朋友都在重溫一部探討人性缺陷的韓劇。劇中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性格缺陷,卻也因此顯得真實可愛。這讓我想起台灣人常說的「瑕不掩瑜」,有時候正是那些不完美,讓人生變得更有味道。

閒暇活動 適合場合 所需時間
追劇馬拉松 下雨的週末 4-6小時
咖啡廳閱讀 平日下午 2-3小時
公園散步 清晨或黃昏 1-2小時
手作DIY 獨處時光 視專案而定

有暇的人們最讓人羨慕的,是他們總能把「無所事事」變成「有所收穫」。我認識一位阿姨,退休後開始學水彩畫,現在作品都能開小型展覽了。她常說:「時間不是拿來殺的,是拿來活的。」這句話讓我思考很久,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,我們是不是都忘了怎麼好好享受慢下來的時光?

最近天氣轉涼,很適合找個午後窩在沙發上看書。我發現那些懂得安排閒暇時光的人,臉上總帶著從容的笑容。他們不會急著把行程表塞滿,而是留白讓驚喜有機會發生。或許我們都該學習這種生活智慧,在忙碌中偷點閒,給自己喘息的空間。

有暇的人們


有閒暇的人們都在做什麼?5個超療癒的日常小確幸

週末睡到自然醒,或是平日難得的空檔時間,你都在做些什麼呢?在這個步調飛快的時代,學會享受慢活時光反而成了一種奢侈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人最愛的療癒系日常,讓你的閒暇時光更有質感!

首先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「泡一杯好茶慢慢品」。台灣人愛喝茶是出了名的,從傳統茶行到文青茶館,隨手沖泡的茶包到講究的功夫茶,看著茶葉在熱水中舒展的樣子,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。最近很流行在陽台或窗邊擺個小茶几,邊喝茶邊看街景,這種簡單的儀式感特別治癒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第二個小確幸是「手作DIY」。不管是拼貼手帳、編織毛線,還是最近超紅的苔球盆栽,動手做的過程總能讓人忘記時間。很多台灣女生會相約去工作室學金工或陶藝,親手打造獨一無二的小物,完成時的成就感真的無法取代!

療癒活動 適合時間 推薦地點
泡茶品茗 午後時光 自家陽台/茶藝館
手作DIY 週末整天 工作室/自家書桌
老街散步 傍晚時分 大稻埕/三峽老街

「漫無目的的老街散步」也是很多人的最愛。不用趕行程,就隨性地走走停停,發現巷弄裡的老宅咖啡廳,或是突然被某間傳統餅鋪的香氣吸引。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周邊永遠充滿驚喜,運氣好還能遇到街頭藝人的即興表演呢!

最後要提的是「窩在咖啡廳看書」。台灣的獨立咖啡廳文化超發達,找間有舒服沙發的角落,點杯拿鐵配塊肉桂捲,翻開那本買了好久都沒時間讀的小說。有些店家還會特別準備閱讀燈和毯子,讓人一待就是整個下午。

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難擁有閒暇時光?專家解析3大主因,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每天被工作追著跑的台灣人。明明科技進步了,照理說應該有更多時間休息才對,但現實卻是大家越來越忙,連週末都要回公司訊息。專家指出,這背後其實有三個關鍵因素在影響我們的時間分配。

首先就是「工作型態的改變」,現在很多公司都採責任制,下班時間變得模糊。加上遠距工作的普及,讓辦公室和家的界線越來越不清楚。很多人早上睜開眼就開始回email,晚上睡前還在處理公事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工作型態對閒暇時間的影響:


工作類型 每日工時 閒暇時間感受
傳統朝九晚五 8-9小時 較明確
責任制 10-12小時 模糊
遠距工作 不固定 易被打擾
斜槓兼職 12+小時 幾乎沒有

第二個原因是「社群媒體的綁架」,現代人平均每天要花3-4小時滑手機。你可能覺得只是在等公車時隨便看看,但這些零碎時間加起來非常可觀。更可怕的是,演算法會一直推播吸引你注意的內容,讓人不知不覺就浪費掉整個晚上。很多上班族抱怨下班後累到只想躺沙發滑手機,結果反而更沒休息到。

最後是「生活成本的壓力」,在台灣特別是雙北地區,房價和物價不斷上漲,逼得大家不得不更拼命工作。以前可能一份薪水就能養家,現在很多人要兼差或接案才能維持生活品質。這種經濟壓力讓很多人自願放棄休假,選擇加班賺錢。特別是30-40歲的族群,正面臨買房、育兒的壓力,根本不敢停下腳步。

有暇的人們

如何像有閒暇的人們一樣活得從容?時間管理達人教你3招

每次看到那些總是從容不迫的朋友,是不是很羨慕?其實他們不是時間比我們多,而是更懂得管理時間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3個超實用的時間管理技巧,讓你也能優雅地過日子,不再被時間追著跑。

首先要學會「時間區塊化」,這招真的超有用!把一天切成幾個大區塊,每個區塊專注做一件事。比如早上9-11點處理工作郵件,下午2-4點開會,晚上7-9點陪家人。這樣做不僅效率高,還能避免事情混在一起手忙腳亂。我自己的經驗是,用不同顏色的便利貼標註不同類別的事情,視覺上更清楚。

時間段 事項類別 具體內容
9-11點 工作時間 回郵件、處理文件
11-12點 休息時間 喝咖啡、伸展運動
2-4點 會議時間 部門會議、客戶洽談

再來是「學會說不」的藝術。很多人忙到沒時間,其實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。但你要知道,每答應一件事就是在犧牲自己的時間。試著把「我考慮看看」當成口頭禪,給自己緩衝時間判斷這件事值不值得做。我現在都會先問自己:這件事對我的目標有幫助嗎?沒有就禮貌拒絕,真的省下超多時間。

最後是「善用零碎時間」。等公車的5分鐘可以回訊息,搭捷運的20分鐘能聽有聲書,這些小時間累積起來很可觀。我習慣在手機備忘錄隨時記下靈感,或是用語音輸入快速記錄待辦事項。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在回想「我剛剛要幹嘛」上面。前陣子我光是利用午休前10分鐘背單字,一個月就多記了200個單字呢!

目錄 有閒暇的人們都在做什麼?5個超療癒的日常小確幸 如何像有閒暇的人們一樣活得從容?時間管理達人教你3招 在…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